前几天有个玩家朋友问到为什么袁绍明明强过
公孙瓒那么多,却总是在群雄割据的剧本里被后者压着打。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仔细品一品,你会发现这款游戏确实能给我们很多现实方面的启示。
我们先分析这个问题,从袁绍的家底数据看起:
占领了河北三城,其中包含了邺,兵马钱粮充足,手下幕僚战将堪称顶配!放眼当时的形式,确实连曹老板都要礼让三分。然后我们再看公孙瓒的家底数据如下图:
这个数据放眼当时整个背景,公孙瓒只能算中型企业。在华北欺负一下张燕和
公孙度还成,但是跟袁绍比起来,这个家底和阵容就寒酸很多了。除了赵云田予和他自己,他的势力里面就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人物了。所以如果按照数据上他们直接硬碰硬,那公孙瓒不用开局就可以直接打GG了。可是实际游戏运行中,我们大家都惊愕的发现公孙瓒一直压着袁绍揍,袁绍似乎只能招架。本人也遇到过几次,在南边玩
孙策好好的,突然插播一条新闻“XX年X月,袁绍军灭亡了”。这就很尴尬了,就如同你睡个懒觉起来拿着手机刷到一个头条,金三胖昨夜占领白宫一样的尴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神奇的景象呢?抛开浅显的堵路战术和
赵云单挑的因素,我们就玩其他势力,让电脑自行互攻,大部分情况也是这样的结果。因为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取决于他们的地缘政治和外部环境。
黄色箭头是袁绍主要交战方,橙色箭头是公孙瓒主要交战方
这张图是他们的势力划分地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地处北边的公孙瓒占据着蓟和北平。在三国时期这俩都是小城,穷得要死,北京房价那是这十几年的事情,公孙瓒没生在咱这么一个好时代,不然他就是霸主了。这两个地方确实很贫瘠,但是地理位置相当好,北面已经没有敌人了,唯一能对他造成麻烦的只有东边的公孙度。公孙度我们都知道,数据我就不发了吧,给人留点尊严。公孙瓒一次主力快攻就可以平推掉他,之后整个东北都是他大后方,他的全部力量都可以用来搞经济建设和军备武装,看准时机就可以南下打袁绍。
反观袁绍,他虽然看上去很富裕,实力确实没得说,但是他的外部环境可以用”恶劣“来形容。实事求是的说,袁绍当时的地缘政治是所有割据军阀里面最差的没有之一!孔融
陶谦差,至少和
刘备关系不错,张鲁袁术也不好,至少能往空白地区跑,连
刘繇他们都可以从柴桑钻出口子往荆南方向求生。袁绍完全一开局就被”关在“华北了。西边是
张杨和张燕,他们马战很强,机动灵活,时常对邺发起骚扰,而且由于
晋阳地形易守难攻,初期袁绍只能选择被动防御,而且晋阳方面将领武力不差,邺城又如此重要,不派出
张颌高览,根本应付不来。
这还只是河北方面的问题,河南方面就更加麻烦了。
陈留的
曹操,
濮阳的
吕布,小沛还有个潜力无穷的刘备,这三个老板,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曹操和吕布可能会同时攻击河北,也可能互相攻击兼并之后再攻击河北,总之袁绍遭遇河南方面的攻势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无论是兼并了曹操之后的吕布新军,还是吞食了吕布之后的曹操新军,都是袁绍方面非常头疼的对手。想要稳住南边的局面,
颜良文丑这样的将领,
田丰沮授这样的谋士那是必须都放在平原邺城一线了。
综上因素,
南皮就成了一个可怜的软柿子,袁绍能给它的保护捉襟见肘。一旦公孙瓒集中优势兵力攻占南皮,那么对袁绍就形成了一马平川之势,占据了北方四城的公孙瓒在南边曹操吕布的”神助攻“之下,反而灭掉袁绍!这就顺理成章导致了我们的开头的问题。
这就是我一直钟爱三国志11的原因,这款游戏总是映射出我们的现实。很多时候家底好,开局好,但是自己没有做出科学正确的选择,又或者太作了,太秀了,结果反而引发了被动的局面,让自己非常的头疼。也有很多事情开头并不顺利,但是经过自己巧妙的变通和科学的调整,我们在本来被动的局面下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从而逆转了本来不利于自己的形势。我想,这就是三国志11给我们游戏之外的教育。游戏也好,现实也好,都要学会步步为营,胆大心细,科学调度,合理搭配,我们才能事半功倍,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