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文章引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突然卡壳了——这话到底谁说的?查百度满屏营销号都说是管仲写的,可翻《管子》原文死活找不到,气得我差点把键盘给砸了。
先是跟无头苍蝇似的乱搜。某乎高赞信誓旦旦说出自《管子》,连夜翻完整本电子版,眼珠子瞪得发酸,愣是没见着这八个字排在一起。管仲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更绝的是某文库文档,标题写着《管子原文明细》,点开正文居然是减肥广告!当下真想顺着网线把小编揪出来暴打。
干脆冲进市图书馆古籍区蹲点。管理员看我在先秦书架前打转三小时,忍不住递来本发黄的《古典名句溯源辞典》,1979年出版的。目录索引查"十年树木",翻到第283页我手都在抖——这行小字看得我血压飙升:"此语常见于晚清文献,如梁启超《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合着先秦压根没这词?再往下查民国期刊库,1933年《教育杂志》有篇文章标题直接引用,作者还加括号标注"古谚"二字。好家伙,原来古人也在玩梗!
小编温馨提醒: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绅士游戏/3A单机游戏大全,点我立即前往》》》绅士游戏下载专区
抄下几个民国文献线索,回家连啃三碗泡面继续深挖。用古籍检索系统同时筛"树木"+"树人",按时间排序。最古早的完整记录出现在1902年《新民丛报》,署名"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笔名),但人家明明白白写着"管子有言"——敢情是梁任公记岔了!再往前追溯,发现更劲爆的:《康熙字典》"树"字释义里藏着《管子·权修》原文,写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当场笑喷。合着营销号裁了前半句,把两句话缝合成新名言,真·现代成语流水线!
现在查古籍源头直接套用这三板斧:
刚把这方法告诉隔壁写论文的研究生,他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时惊掉下巴——这谚语六十年前才出现!现在这哥们正抱着《人民日报》合订本狂啃,桌角还供着我的泡面碗当锦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