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翻闲书看到班超传,突然琢磨起"投笔从戎"这词儿最早说的是谁。本来以为就是班仲升的事,可脑子里又蹦出个念头——会不会更早有人干过这事儿?结果大半夜的较上劲了,非得扒个明白不可。
先抓过手机瞎搜,蹦出来个张骞的名字。哎哟这可有意思,老张不是通西域那位吗?赶紧点进去看,发现人家是郎官出身,压根没当过文书。野史把"凿空西域"跟"投笔"混一块儿了,气得我直接把网页划拉关了。
转头从书架抽出那本《成语源流大辞典》,哗翻到"投笔从戎"词条。白纸黑字写着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 看到这儿拍了下脑门,原来早年间班超在洛阳衙门当抄写员,摔笔放狠话的场景就是源头。
小编温馨提醒: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绅士游戏/3A单机游戏大全,点我立即前往》》》绅士游戏下载专区
不过瘾,又把《汉书》《后汉书》摊了满桌。发现常被拎出来说的就这三位:
这时候媳妇催吃饭,端着饭碗还在嘀咕:班超投笔是史书明载,傅介子算变相投笔,终军撕通行证倒像是行为艺术。
撂下筷子突然想通了——傅介子是汉武帝时期人,比班超早一百多年!马上翻《汉书·傅介子传》,里面真写着"尝弃笔砚而叹曰"。好家伙,按时间线算,傅介子才是头一个!人家弃掉的是刻字的刀笔,班超摔的是毛笔。可惜老傅没留下金句,让班超那句"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抢了风头。
你看这事儿闹的,老婆炒糊了锅,我倒是把竹简年代和纸张年代的"笔"搞清楚了。最逗的是终军,少年热血撕证件,愣被后人跟"投笔"掺和到一块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