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抽屉找润唇膏,突然瞅见媳妇那管用了一半的胭脂口红,脑子就蹦出个问号——这“胭脂”俩字到底打哪儿来的?是跟“龙井”似的指着地方,还是跟“薄荷”一样指着草?越想越好奇,干脆掏出手机查它一查!
打开浏览器噼里啪敲“胭脂名字由来”,好家伙,跳出来两派说法吵翻天了!一拨人说“这不明摆着跟燕国有关吗!燕地的特产嘛”,另一拨人嚷嚷“瞎说!明明是草根里那红汁儿染的”。我一看也懵圈了,得,咱实践派不能光靠猜,动手找证据去!
顺着“地名派”的说法往回捋,关键词“燕国”、“燕脂”。还真翻到几篇讲古代的,里头白纸黑字写着“燕脂,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脂…生于燕国,故曰‘燕脂’”。这话听起来挺像回事哈?差点被唬住!但我这人轴,非刨出个土坷垃来不可。立马搜“燕国红蓝花产地”,结果翻遍农史资料都说红蓝花这宝贝疙瘩是张骞大叔从西域扛回来的!燕国那会儿在春秋战国,张骞跑西域得是西汉的事儿了,这不纯纯的关公战秦琼嘛地名派说法直接塌房,果断叉掉。
小编温馨提醒: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绅士游戏/3A单机游戏大全,点我立即前往》》》绅士游戏下载专区
掉头扎进“植物派”阵营接着扒拉。这回盯准红蓝花(后来才知道古人管这叫“燕支花”)。靠谱资料都说,古人捣鼓这花是榨汁做染料染布帛的。那胭脂又是咋来的?我试着在淘宝输入“古法 胭脂 红蓝花”——真蹦出几家卖传统胭脂的店铺,商品描述里清一色写着“以红蓝花汁为原料”,还带研磨石钵的图片!心里有谱了一半,立马下单了点红蓝花粉(这玩意儿不贵,十几块钱包邮),想亲自试试这“草根变胭脂”的魔法。
等快递的功夫也没闲着,继续翻故纸堆。结果在宋代那本叫《证类本草》的医药书里挖到大金子!人家明明白白写着:“红蓝花,染真红及作胭脂”。后面还跟了句超关键的注释:“今……燕脂也……俗通谓之胭脂”。好家伙!合着宋代人就指着这红花叫胭脂了!一巴掌拍桌子上,就是它了! 后来自己拿那包红蓝花粉鼓捣半天,揉出那红艳艳的膏子往纸上抹,果然跟胭脂色一模一样!
这下脉络贼清楚了: 红蓝花汁做染料(捣鼓染布)—— 顺带被机智古人做成面脂唇脂(发现能涂脸)—— 叫“燕支”(植物名源头)—— 叫着叫着音儿变了,成了“胭脂”(字写变样了)!
那些扯燕国地名的,八成是把发音相同的“燕支”跟地理挂上钩了,属于典型的历史误会!胭脂这名儿的根儿,妥妥长在红蓝花这根草上!至于张骞带回来之后,西北那块的兄弟管它叫啥、后来咋演变,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反正,下次看见古装剧里大女主抹胭脂,别被啥燕国情怀糊弄了,人家抹的是实打实的“草根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