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短视频看见个"古人活到百岁有啥叫法"的选题,一拍大腿觉得有意思。今儿大清早就揣着本子往市图跑,结果蹲了半天愣是整不明白——光《礼记》里就冒出"期颐""耄耋"五六个词,唐代笔记又说"百龄丈人",宋代县志里管百岁老人叫"寿星公",这称呼多得能炒盘菜。
较上劲整理表格小编温馨提醒: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绅士游戏/3A单机游戏大全,点我立即前往》》》绅士游戏下载专区
抄满三大张稿纸后总算理出规律:古人压根不直接喊"百岁老人",全在用比喻。比如汉代铜镜上刻"寿如金石",就是祝人活成老古董;敦煌壁画里拄拐杖的老寿星,画旁边标着"乔松之寿",暗戳戳说您得像山顶老松活千年。
查到《山家清供》里说古人喝松针水求长寿,我立马窜去公园薅松枝。回家拿电磁炉咕嘟半天,煮出来的汤绿得发黑,嘬了一小口——嚯!苦得我原地打转!难怪书里写要配蜂蜜,古人这养生法子简直要命。
复原贺寿拜帖折腾到下午三点突然开窍:古人整这么多花活,是因为压根没几个人真能活百岁!查地方志发现清代全县活过百岁的才七人,官府敲锣打鼓送"期颐"牌坊,说白了跟现在发吉尼斯证书一个意思。
架好手机想演示揖寿礼,刚弯腰就听见"刺"一声——新买麻布长衫腋下裂开大口子。急中生智抄起桌布裹身上,结果观众全在弹幕刷"百岁丐帮长老",文化分享秒变搞笑现场。
忙活一整天最大的收获?现代人说"祝您长命百岁"算诅咒!古人字典里"寿"字最高级是"期颐",活到百岁那得叫"百岁大宝贝"(《清裨类钞》原话)。要不怎么说文化断层,现在祝寿词都比古人少活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