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跑去乐山大佛脚底下溜达,仰着脖子看了半天发现个怪事——大佛脑袋上一堆小疙瘩,跟长了满脸包似的。当地人管那叫发髻,但我寻思石头刻的佛像要这玩意儿干拍脑门儿一拍,干脆自己研究研究。
先翻破手机查资料,结果全是旅游广告。直接买票二刷大佛景区,跟做贼似的盯着发髻猛看。发现几个关键点:
小编温馨提醒: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绅士游戏/3A单机游戏大全,点我立即前往》》》绅士游戏下载专区
回家翻出浇花的塑料水管,剪成30cm小段当"发髻"。用烧烤竹签在泡沫板上斜着戳洞,把"发髻"管子插成四排:
举着花洒当暴雨淋了十分钟。垂直组的水哗全顺着脖子淌,泡沫板瞬间湿透;倾斜组的水全都从管子后腰滋出来,离泡沫板十万八千里。
上次看见的后脑勺石楞子还是没想通。趁周末扛着电风扇又去景区,蹲在佛耳朵后面开三档强风:
原来那些凸起的石条是挡风墙!跟北方农村院墙的迎风坡一个道理。
景区老师傅看我折腾两礼拜,终于透露关键:发髻总共1021个,每个都是排水口。暴雨天水流进发髻缝,斜着从后脖颈排出。后脑勺的石楞既分散风力,又让排出水流抛物线飞远,千年雨水愣是没在脸上留水痕。
回家路上越想越气,当年在自建屋顶种菜,雨水全往晾衣杆上滴。要是早知道佛头这设计,阳台洗衣机也不会被泡烂三台。老祖宗在唐朝就玩透流体力学,我前年还在用塑料布糊窗台防雨...
(手机从佛脚平台台阶滚下去二十级,钢化膜碎成蜘蛛网。所以说实践有风险,看大佛记得揣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