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游戏问答

中国工业大片如何突破胜负已分的局面《西虹市首富》VS《狄仁杰》?

时间:2024-04-09 06:22:49 | 访问:268 次 | 责任编辑:liuxuande

7月27日,中国最惨烈的暑期档,迎来了它的第二波鏖战;

对阵双方是《西虹市首富》VS《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一部国产喜剧电影,和一部中国系列工业化大片的第三部。

中国工业大片如何突破胜负已分的局面《西虹市首富》VS《狄仁杰》?

沈腾的第二部主演作品,也是和夏洛特烦恼原班编剧导演一起合作的又一部作品

前者是开心麻花推出的第四部电影,之前的《夏洛特烦恼》和《羞羞的铁拳》分别取得了14.4亿和22亿票房。可以说是中国喜剧电影的扛把子。

而后者则是大导演徐克《狄仁杰》宇宙的第三部曲,之前的《通天帝国》与《神都龙王》票房分别为3亿和6亿人民币,在2010年和2013年,这也算是非常高的数据了。

这样两部从团队、到卡司、再到投入几乎不相上下的A级大片,在同一天撞上。自然也引发了各种对比与猜测。双方的拥趸,在各种贴吧论坛里厮杀的甚是惨烈。

而在上映前两日,两者的预售票房分别为《西虹市》4865万:《狄仁杰》4181万。前者略占优势。而《狄仁杰》开盘的豆瓣评分略高于前者。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但在上映首日,《西虹市首富》首日票房2.23亿,《狄仁杰之四大天王》1.07亿。在排片46%:36%的情况下,后者上座率仅为21%,远低于前者的38%。而两者的票房预期,《西虹市》已经达到24亿,《狄仁杰》则不足8亿。

中国工业大片如何突破胜负已分的局面《西虹市首富》VS《狄仁杰》?

2:1 西虹市完胜

这个《狄仁杰》脆败的结果,恐怕令很多人都意想不到。

结合前一段时间,号称投资7.5亿的魔幻大作《阿修罗》三日票房不足5000万;以及春节档期票房仅7亿出头,还不如4年前首部作品70%的《西游记之女儿国》和寄予极高希望,但同样票房不足前作的《捉妖记2》。今年上线的所有国产工业化大片,可以说是一败涂地,无一令人满意。

中国工业大片如何突破胜负已分的局面《西虹市首富》VS《狄仁杰》?

就算是有影帝加盟,捉妖记2还是比1少了将近2亿票房

一直以美国电影业为标杆的中国电影厂商们,在羡慕漫威宇宙2018年暴收30亿美金之余。却赫然发现,中国的电影工业化之路,似乎又走到了一个岔路口。虽然年初还有一部《红海行动》可以算作工业化电影的成功,但也与去年《战狼2》的火爆程度相去甚远。

那么,为什么中国工业化电影在2018年反而出现了倒退的情况?仔细分析一下原因,大致有以下3点。

其一:愈发追逐工业化的表象,逐渐放弃电影本身的剧情与人物塑造魅力

纵观今年上映的这些工业化影片,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情节与人物塑造,没有给人留下任何一个记忆深刻的地方。投入再大的影片,情节和人物塑造也是基础。只有这两点做好,才能得到观众的基础认可,而后才会有对于影片工业化效果的赞叹与表扬。以复仇者联盟而言,人们在谈到这部美国顶级工业化大IP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必然是以小罗伯特唐尼为首的一干经典人物:钢铁侠、美国队长、黑寡妇、雷神、洛基;只有这些人物立住了,让观众们喜爱和追捧。才会有漫威这十几年来的成功。

但是反观我国国产的这些工业化电影,姑且不谈编剧的能力,就是在主角和配角的形象与内涵上,都毫无特点可言。拍了好几年,似乎也只有去年战狼2的吴京勉强能让人记住。其他的电影,基本没有一个印象深刻的角色。例如《狄仁杰系列》的主角狄仁杰,第一部中的刘德华好评略多,但在第二部和第三部中立刻换成了赵又廷。没有可以记住的人物和亮点,再多的特效与投资,也只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中国工业大片如何突破胜负已分的局面《西虹市首富》VS《狄仁杰》?

看过就忘的角色,是无法令电影成为爆款的

其二:打不好系列化这张牌,无法给观众留下良好的基础

中国工业化电影的又一大特色,就是系列影片人员不稳定;狄仁杰第一部通天帝国的主演,在第二部除了刘嘉玲外换了个干净;郑保瑞的西游记系列,同样替换了孙悟空的主角人选;而捉妖记2虽然保留了1的男女主人公,但在2中,他们的戏份也已经被大大减少。

要知道系列化,一向是工业大电影把自己打造成IP的无二法宝。漫威超级英雄系列,哈利波特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都很少出现主演人选变更的情况。如果有特殊意外,宁可将角色写死也不换人。这是为了给观众留下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线,与很强的代入感。而中国的导演制片们,似乎对此并不看重,也许他们并不认为主角随便更换对观众的伤害有多大。但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成体系的系列电影一旦换人,那么立刻会让自己对这个系列之前的认识基础发生崩塌,从而不再会继续追剧。

所以有事我国的电影工作者也有些傻的可爱,既然来回换演员,那为何还要排成系列电影?

中国工业大片如何突破胜负已分的局面《西虹市首富》VS《狄仁杰》?

牛魔王变孙悟空,这世界观崩塌的也有点厉害

其三:对于特效和3D化的使用,找不出中国观众喜欢的特色,始终笼罩在美国工业化大片的阴影之下

就算我们抛开剧情和演技,中国工业化电影还到现在,还是没能做出自己独有的特色来。大场面、3D特效、电脑合成等等,到目前为止,中国工业化电影所标榜的这些卖点,还是脱不出美国大片的影子。但美国影片中所展现的那些或壮观、或瑰丽的特色点,我们的电影相比之下还差得远。没有自己的特色,又比不过人家的效果。观众一开始还能由于爱国情怀和新鲜感来看一看,一旦过了这段时间,自然也会对这些所谓的国产大片产生反感。

中国工业大片如何突破胜负已分的局面《西虹市首富》VS《狄仁杰》?

被人吐槽跟《权利的游戏》几乎没什么两样,这种特效大片,上多了只会导致加强中国观众的逆反情绪

以上这三点,可以说都是我国工业电影暴露出的明显缺陷和短板。没有大投入,大产出影片的市场,终究是一个畸形,发育不完善的市场。我们不可能总是再看喜剧片和现实题材影片。作为一名国人,我们当然还是希望中国的电影业可以痛定思痛,反思自己,一一解决这些问题。而后拍出真正属于我们,值得我们骄傲的中国工业化大片。

本类TOP10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