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单位发工资条的时候,我盯着那俩字“薪水”愣神了。心想,这玩意儿从小念到大,不就是工资的意思吗?可细琢磨起来,这词儿哪儿来的?里头肯定有猫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干脆动手查起来,心说非得挖出它的老底不可。
我掏出手机,打开浏览器,在搜索框里瞎敲“薪水意思来源”。结果蹦出一堆词条,但全是现成解释,跟我想的不一样。我又试着搜“薪水本义”,还是没靠谱的。这下急了,想起以前看过那种老字典,得翻纸质书才成。周末跑图书馆,一头扎进旧书堆,翻出几本发黄的汉语辞典,一页页刷过去。
翻了小半天,手指头都磨红了,终于在一个角落里瞄到“薪水”的条目。那书角都卷边了,我使劲儿搓开看,上头写着“原指柴和水”。我噗嗤笑出来:这什么鬼!发工资还扯上柴火?接着往下看,说在古代,薪水最早是给人家送柴送水的意思。我抓耳挠腮,觉得这事儿太逗了,赶紧抄了段下来。
小编温馨提醒: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绅士游戏/3A单机游戏大全,点我立即前往》》》绅士游戏下载专区
抄完了还不够,我得弄明白为啥柴火水能变成工资。我琢磨着,肯定是历史里变味儿了。跑去问隔壁老王,他是教语文的退休老头,平时爱摆谱。老王一听来了劲儿,拉我坐板凳上听他念叨:“小同志,薪水这词儿可老了,战国时候人们就使唤。古人穷,干活儿给点柴和水当酬劳,后来成了习惯。到了汉朝,商人做生意有钱了,干脆改成现金,但还是叫薪水。”
我听得云里雾里,又翻老王书架上的旧书,那本破封面的《古语故事》。书一开,哗掉出几张糖纸,我还得扫开。查着查着发现,最精彩的段子是唐朝:文人写诗说“薪俸不足糊口”,合着那时候人嫌薪水少,闹腾得像现在发牢骚!我心里乐呵:千年不变的毛病,挺接地气。
折腾完这一大圈,我总算串起来了。薪水原本就是柴火和水,纯为生计的实物。但人性使然,慢慢简化成钱袋子。现在一想,这个词儿就像个活化石,透着古人那点鸡毛蒜皮。我把笔记理成几点:
完事儿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笔记,觉得这词儿突然不土了,倒挺有嚼头。想想现代人吵涨薪水,跟古时抱怨柴米油盐一个样。回头我把这事儿写成小本本,放抽屉里当个念想。瞎折腾一回,反而觉着汉语挺酷:几千年东西,随手一翻就能扒出来故事,比刷短视频强多了。以后你们要好奇这类事儿,不妨试试,别老刷手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