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翻到本旧书讲宫廷手工艺的,里头景泰蓝的照片直接给我看入迷了。那些花瓶盘子蓝得发亮,金线亮得晃眼,就琢磨到底啥材料这么神。今天就把自己折腾的原料实验记录抖落抖落。
大清早杀到琉璃厂老巷子,钻进货架都发黑的材料店。掌柜的从铁皮柜里"哐当"拎出块紫铜板,巴掌大就沉得压手。"老式铜胎得用99紫铜!"他指甲在铜面刮出道亮痕,"杂质多了烧蓝准裂,老祖宗试错几百年试出来的!"
接着翻出袋彩色石头渣子,活像打碎了的糖块。关键戏肉来了——掌柜神秘兮兮掀开陶罐,里头彩色粉末混着水晶碎:"珐琅釉得靠石英砂打底,硼砂当胶水,氧化钴调波斯蓝,氧化铜调翡翠绿。比例差一丁点..."他捻起蓝粉往铜板洒,"颜色立马窜稀!"
小编温馨提醒: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绅士游戏/3A单机游戏大全,点我立即前往》》》绅士游戏下载专区
花八十块淘了个民国残缺小花瓶,回家抄起锉刀就开干。磨掉表面那层贼亮的蓝釉,露出的铜胎比我新买的薄一半,断口处金丝比头发还细!拿电子秤一称:掐丝金线每米才0.12克,怪不得古董行家打手电看金丝,现代货根本轧不出这精度。
按资料配了份"正蓝釉"——石英砂六成、硼砂三成、钴矿粉一成。结果刚塞进小电窑就炸了。第二锅减了硼砂,烧出来蓝里泛白活像劣质牛仔裤。折腾到半夜才悟出来:火候比配方更要命!古籍写"窑火呈竹叶青色时下料",实际得盯着釉料从沸腾冒泡到凝固成镜面,整个过程必须卡在90秒内。
用铁钳夹着铜片在气焊枪上烤,鼻尖离火焰就二十公分。第三片刚泛起宝石光,突然"滋"裂出蛛网纹——手抖多烧了三秒。但就在碎裂的蓝釉底下,金丝居然和铜胎熔成一体,指甲根本抠不动。
现在算彻底明白为啥大师傅死守老配方:泥料里的硼砂是隐形成本!便宜货用化学胶代替,三五年就脱釉。真正传世的玩意儿,原料本身就是千锤百炼的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