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拾工作室翻出一堆废料铜胎,才想起答应过新手朋友要写这篇。今儿个就唠唠我那会儿踩的原料坑,纯属个人血泪史。
去年开春冲着“非遗体验”下单了新手套装。拆开快递傻眼了:五颜六色粉末十几罐,细铜丝盘得像毛线团,还附赠两把镊子三根针。对照清单核对三遍还是发懵——说好的硼砂?釉料标注得跟化学试卷似的,什么“氧化钴”“孔雀石绿”,我蹲地上查半小时手机才搞清哪个是蓝色哪个是绿色。
小编温馨提醒: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绅士游戏/3A单机游戏大全,点我立即前往》》》绅士游戏下载专区
记得头回调釉水,按教程说的矿泉水兑粉末。上手往铜胎上涂时还美滋滋的,结果搁晾干架才十分钟,蓝料就跟融化的冰淇淋似的往下淌。慌得我拿吹风机猛怼,釉面直接炸出蜘蛛网纹。事后老手艺人才点醒:釉料稠度得能挂住筷子头,水多加粉,粉多再加水,得调到手抽筋才行。
最惨痛是调祖母绿那次。偷懒把孔雀石绿和群青混着倒,想着能省则省。进窑前颜色挺鲜亮,烧完掀开盖我差点哭出来——整个铜胎黑得跟蜂窝煤似的!老师傅后来教我:浅色釉料里面含铅多,必须盖在深色釉料底下当保护层,混着用直接变化学事故。
以为烧完就万事大吉?天真!有次抠门没买专业打磨头,拿砂纸手动磨景泰蓝花瓶底。磨到后半夜手心冒汗,突然“刺”一声窜火星——后来才知道是铜胎和釉料热胀冷缩系数不同,手温太高给磨裂了。现在工作室常年备着水磨砂轮,边冲水边打磨才稳当。
给新手提个醒:
现在看我最早烧的那几只丑花瓶还摆在架子上,釉色深浅不匀还带着气泡坑。但每次有新人来问原料问题,我就指给ta看:“喏,这就是当年不懂硼砂配比的下场!”